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诗人

张伯端

简介

生平资料

张伯端简介 (公元983年— 1082年),一说(公元984年—1082年)。字平叔,号紫阳、紫阳仙人,后改名用成(或用诚)。人称“悟真先生”,传为“紫玄真人”,又尊为“紫阳真人”。北宋时天台人。自幼博览三教经书,涉猎诸种方术。《悟真篇。序》有:“仆幼亲善道,涉躐三教经书,以至刑法书算、医卜战阵、天文地理、吉凶死生之术,靡不留心详究”。曾中进士,后谪戍岭南。曾于成都遇仙人(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)授道,后著书立说,传道天下。 人物评价  北宋元丰五年(公元1082年)百岁仙逝,飞升前留有《尸解颂》一首:“四大欲散,浮云已空,一灵妙有,法界通融”。
  张伯端是道教南宗紫阳派的鼻祖。清雍正年间封“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”。金丹派南宗(因张伯端号“紫阳”,故南宗也称为“紫阳派”)的祖师。道教奉为南五祖之一。
    传奇与史实  张伯端曾为幕僚。据清.仇兆鳌《悟真篇集注》卷首“陆彦孚记”,张平叔“少业进士,坐累谪岭南兵籍”。治平中,曾随龙图公陆诜“师桂林”,并“引置帐下,典机事”。陆诜“移他镇,皆以自随”,最后陆诜“薨于成都”。平叔“转徙秦陇。”《悟真篇.序》有:“至熙宁己酉岁,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,以夙志不回,初诚愈恪,遂感真人,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。”
  张伯端曾为府吏数十年,一日忽悟“一家温暖百家怨,半世功名半世愆”,遂看破功名,纵火烧毁案上文书,因之,以“火烧文书”罪发配岭南。
  熙宁二年(公元1069),张伯端在成都“以夙志不回,初诚愈恪,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”,潜心修炼。曾“三传非人”,而“三遭祸患”。熙宁八年(公元1075),因“患此道人之不信”,遂著《悟真篇》,叙丹药之本末。书成后,学者云集而来,晚年“自成都归于故山”,返回江南传道。
  关于张伯端的师傅是谁,史籍上都没有记载。根据我的考查,张伯端的师傅是桂林人,名叫刘仲远。据刻于桂林南溪山刘仙岩上的宋代石刻记载,刘仲远是桂林人,先为屠户,再为商人,后遇异人而得道术,能够几天不食,亦能够严寒而穿单衣或酷暑穿棉衣,曾在宰相贾昌期家中为宾客,后来回到家乡桂林。当时张伯端为陆诜属吏,因不慎而误焚府库,就在这时张伯端结识了刘仲远,之后陆诜调职成都,而已学了刘仲远道术的张伯端也随陆诜前往成都,再往后张伯端就成了道教的著名人物。现原文附录桂林南溪山刘仙岩所刻之《刘真人歌》全文: 石刻原文:
  桂林刘真人歌(额)
  桂林刘真人传迹
  仙翁姓刘名景字仲远,桂林人也。幼尚气节,初为屠,次为商,常贩私铅。遇方士,与刘的谕,以法禁之严,翁告以贫而不能矣,方士大笑,取所荷铅一块药之,即为银,以授之,达旦,失方士所在,于是大悟,乃习医卜,遍历名山,至京师,馆于贾丞相昌期家二十年。好奕饮,或终日不食,冬夏一裘,,瞑目诵庄老周易。皇祐间还乡,容色不衰,父老异之,知其得道者也。乃栖于南溪山之阳石室中,妻孥时欲省之,至山下辄见毒蛇猛兽,不得进。公性嗜酒,每出,市人争见之,欣然应接,樵歌而归。或有问道者,即指真心真心即可学也。人以忧虞求者,无不应验,有疾病告者,施以药,随愈。远近皆爱敬之。
  公自号大空子。人问点化之术,即笑而不答。天台张平叔真人赠以长歌,叙以神仙造化之妙,公警悟,即与平叔施眉吾从游,人莫知其契也。元丰八年九月告其子曰:“此形不可恃,吾亡日,当以火化。”一夕,无恙而逝。其子依其遗言,将举火发棺视之,惟存布袍绦履而已。后百余日,廉州合浦还珠驿密授东山逍遥子金玄秘要诀,并至家书于桂林。人知公尸解化矣,寿年一百一十八岁。后游山士夫惟见张真人歌而刘仙翁歌诀今获此,恐久而濛没,余遂勒石以存仙迹,是垂不朽云。思想与著述  张伯端的思想可大致划为三个时期,大约可以以他的三本著作为界:
  1、《悟真篇》代表早期的出儒入道,倡道教内丹为中心的三教合一思想;
  2、《禅宗诗偈》(即《悟真篇后遗》)代表中期思想,出道入禅,以彻了禅宗性学为归宿;
  3、《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》代表晚期的转变,禅道双融,而正式酿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内丹学说。
  张伯端的内丹学说主张以内丹为修仙途径,而以“性命双修”为其内炼大旨。认为以人体为鼎炉,以精气为药物,以神为火候,通过内炼,使精气凝聚不散,结成金丹。同时,他继承陈抟内丹修炼的系统方法,将炼养分成四个阶段进行,即:筑基、炼精化气、炼气化神、炼神还虚。
  张伯端虽然认为道、儒、释 “教虽分三,道乃归一”,但与全真不同,他主张先修命、后修性,尤其推崇佛教禅宗“明性”境界。《佛祖统记》说他“尝遍参禅门,大有省发”,他自己亦声称“仆得达磨、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,可因一言而悟万法”。
  张伯端认为:“老氏以炼养为真,若得其要枢,则立跻圣位;如其未明本性,则犹滞于幻形”。因此,他将道教炼形气作为修命,以禅宗“明心见性”、“顿悟圆通”释内丹「炼神返虚」之境为修性,主张:“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,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,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,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”。
  在修行上,张伯端反对形式上的出家离俗,隐避山林。而主张“大隐隐于市”,他似乎也无意建立教团。他本人就不是出家的道士。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,始开始有云游道士,也组织了南宗自己的教团组织。
  著作有《悟真篇》、《金丹四百字》、《禅宗诗偈》三十二首。晚年其弟子王叔邦辑有《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》,简称《青华秘文》。
  其中,于北宋熙宁八年(公元 1075年)撰写的《悟真篇》,以《阴符经》《道德经》为两大理论依据,“略仿《参同契》”(清.朱元育的《悟真篇阐幽》),全书宗承传统内丹学说,说明内丹炼养的根本原理就是归根返本,逆炼归元,并描绘内丹修炼的全过程及阐发丹经要点、修炼内丹的方法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谓:“是书专明金丹之要,与魏伯阳《参同契》,道家并推为正宗”。《道臧精华录》谓:“是书辞旨畅达,义理渊深,乃修丹之金科,为养生之玉律”。
  该书是最重要的炼丹理论及实践著作著作之一。与之前的道教经典《周易参同契》齐名。全书由诗 词歌曲等体裁写成。其中七言律诗一十六首,七言绝句六十四首,五言四韵一首;《西江月》词十二首(又一首)、和七言绝句五首,以及歌颂诗曲杂言三十多首。有前、后二序。历代都有大量的注疏本,仁智自见。传承与影响  张伯端在世时并没有亲自创建学派或教派(一般认为,白玉蟾为南宗实际建立者),但在其身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派。
  按张伯端传石泰、石泰传薛道光、薛道光传陈楠、陈楠传白玉蟾。辗转授受至白玉蟾,渐壮大为以《悟真篇》为理论经典的重要内丹流派。称为“金丹南宗”,由于张伯端号“紫阳”,故南宗也称为“紫阳派”,与全真道并列金丹南北宗。张伯端、石泰、薛道光、陈楠、白玉蟾,也被尊为“南宗五祖”。
  [以上南宗嫡派都主张“一己清修”。另据《中国道教史》(任继愈主编):还有自称出于张伯端之传的一派,主张“男女双修”,该派始于两宋间的刘永年,刘曾于绍兴壬申(公元1152年)刊彭晓《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》,其序言中自谓于绍兴戊午遇至人亲授口诀,而未言所遇者姓字。刘永年传象川无名子翁葆光及寺簿卢公, 翁葆光撰有《悟真篇注》等,其徒若一子门人某跋《金液还丹印证图》,称刘永年于绍兴戊午“遇悟真得其道”。然绍兴戊午(公元1138年)张伯端已卒五十多年,当为依附之说。《混元列仙图》亦未列双修一系。代表作品西江月(十二之一)  内药还同外药,内通外亦须通。丹头和合类相同。温养两般作用。
  内有天然真火,炉中赫赫长红。外炉增减要勤功。妙绝无过真种。西江月(十二之二)  此道至神至圣,忧君分薄难消。调和铅汞不终朝。早睹玄珠形兆。
  志士若能修炼,何妨在市居朝。工夫容易药非遥。说破人须失笑。西江月(十二之三)  白虎首经至宝,华池神水真金。故知上善利源深。不比寻常药品。
  若要修成九转,先须炼己持心。依时采取定浮沈。进火须防危甚。西江月(十二之四)  若要真铅留汞,亲中不离家臣。木金间隔会无因。须仗媒人勾引。
  本性爱金顺义,金情恋木慈仁。相吞相陷却相亲。始觉男儿有孕。西江月(十二之五)  二八谁家姹女,九三何处郎君。自称木液与金精。遇土却成三姓。
  更假丁公锻炼,夫妻始结欢情。河车不敢暂留停。运入昆仑峰顶。西江月(十二之六)  七返朱砂反本,九还金液还真。休将寅子数坤申。但要五行成准。
  本是水银一味,周流遍历诸辰。阴阳数足自通神。出入岂离玄牝。西江月(十二之七)  雄里内含雌质,负阴抱却阳精。两般和合药方成。点化魄纤魂胜。
  信道金丹一粒,蛇吞立变龙形。鸡餐亦乃化鸾鹏。飞入真阳清境。西江月(十二之八)  天地才经否泰,朝昏好识顿蒙。辐来辏毂水朝宗。妙在抽添运用。
  得一万般皆毕,休分南北西东。损之又损慎前功。命宝不宜轻弄。西江月(十二之九)  冬至一阳来服,三旬增一阳爻。月中复卦溯晨潮。望罢乾终姤兆。
  日又别为寒暑,阳生复起中宵。午时姤象一阴朝。炼药须知昏晓。西江月(十二之十)  不辨五行四象,那分朱汞铅银。修丹火候未曾闻。早便称呼居隐。
  不背自思己错,更将错路教人。误他永劫在迷津。似恁欺心安忍。西江月(十二之十一)  德行修逾八百,阴功积满三千。均齐物我与亲冤。始合神仙本愿。
  虎兕刀兵不害,无常火宅难牵。宝符降后去朝天。稳驾鸾车凤辇。西江月(十二之十二)  牛女情缘道合,龟蛇类秉天然。蟾乌遇朔合婵娟。二气相资运转。
  本是乾坤妙用,谁能达此深渊。阳阴否隔却成愆。怎得天长地远。西江月(十二首)  妄想不须强灭,真如何必希求。本源自性佛齐修。迷悟岂拘先后。
  悟则刹那成佛,迷则万劫沦流。若能一念契真修。灭尽恒沙罪垢。西江月(二)  本自无生无灭,强将生灭区分。只如罪福亦何根。妙体何曾增损。
  我有一轮明镜,从来只为蒙分。今朝磨莹照乾坤。万象超然难隐。西江月(三)  我性入诸佛性,诸方佛性皆然。亭亭蟾影照寒泉。一月千潭普现。
  小则毫分莫识,大时遍满三千。高低不约信方圆。说甚短长深浅。西江月(四)  法法法元无法,空空空亦非空。静喧语默本来同。梦里何曾说梦。
  有用用中无用,无功功里施功。还如果熟自然红。莫问如何修种。西江月(五)  善恶一时妄念,荣枯都不关心。晦明隐显任浮沉。随分饥餐渴饮。
  神静湛然常寂,不妨坐卧歌吟。一池秋水碧仍深。风动鱼惊尽任。西江月(六)  对镜不须强灭,假名权立菩提。色空明暗本来齐。真妄体分两种。
  悟则便名静土,更无天竺曹溪。谁言极乐在天西。了则弥陀出世。西江月(七)  人我众生寿者,宁分彼此高低。法身通照没吾伊。念念体分同异。
  见是何曾是是,闻非未必非非。往来诸用不相知。生死谁能碍你。西江月(八)  住想修行布施,果报不离天人。恰如仰箭射浮云。坠落只缘力尽。
  争似无为实相,还须返朴归淳。境忘情性任天真。以证无生法忍。西江月(九)  鱼兔若还入手,自然忘却筌蹄。渡河筏子上天梯。到彼悉皆遗弃。
  未悟须凭言说,悟来言说皆非。虽然四句属无为。此等何须脱离。西江月(十)  悟了莫求寂灭,随缘只接群迷。寻常邪见及提携。方便指归实际。
  五眼三身四智,六度万行修齐。圆光一颗好摩尼。利物兼能自利。西江月(十一)  我见时人说性,只夸口急酬机。及逢境界转痴迷。又与愚人何异。
  说得便须行得,方名言行无亏。能将慧剑斩魔魑。此号如来正智。西江月(十二)  欲了无生妙道,莫如自见真心。真心无相亦无音。清净法身只恁。
  此道非无外有,非中亦莫求寻。二边俱遣弃中心。见了名为上品。西江月(十三)  丹是色身至宝,炼成变化无穷。更于性上究真宗。决了死生妙用。
  不待他身后世,现前获福神通。自从龙虎著斯功。尔后谁能继踵。满庭芳  真铁牛儿,形容丑恶,性刚偏好争驰。人人皆有,那角解牵骑。种就黄芽满院,更须用、神水浇之。宫里,若无此兽,安得似婴儿。乾坤真动静,生成家活,总赖于伊。饥餐虎髓,渴饮水银池。夜半牵车进火,霞光迸、海底腾辉。牧童笑,华池宴罢,乘个月明归。解佩令  修行之士,功勤不小。识五行、逆顺颠倒。妙理玄玄。玉炉中、龙蟠虎踞,金鼎内、炼成至宝。阳神离体,杳杳冥冥,刹那间、游偏三岛。出入纯熟,按捺住、别寻玄妙。合真空,太虚是了。朱涣  白云封断仙岩路,重重洞门深窈。翠竹笼烟,苍崖溅瀑,古木阴森回抱。坛空不老。锁一片莓台、几丛莎草。试把桃源,较量风景是谁好。
  乘鸾人去已久,只今惟有,鹤飞猿啸。树拥香幢,泉敲玉佩,疑是群仙重到。尘氛可笑。久志慕丹台,梦思蓬岛,愿把英游,细参梨与枣。

2015-06-02 00:00:00

  • 上一篇:度正
  • 下一篇:俞桂
  • 相关阅读